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一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宋营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展开交流。
  “词句段运用”围绕感受人物形象,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关云长的英勇神武,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二是体会《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但由于是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接触小说,学生对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可借助“交流平台”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中完成从读到写的内化。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并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感受名著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3.结合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交流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感知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结合“交流平台”,学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能通过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体会关云长的英勇神武。
  3.能结合《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朗读中体会人物形象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行仿写,完成从读到写的内化。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交流讨论
  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里面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哪一位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吗?组内讨论。
   出示小组讨论的要求:
  (1)组内每位成员要紧扣一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原因。
  (2)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也给其他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组长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全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能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说。(板书:人物形象)
   预设(学生反馈):
  (1)《桥》中的老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大公无私,誓死保卫着村民的安全,不准自己的儿子破坏规则。我觉得这段话写得很精彩: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板书:动作、语言)
  (2)《穷人》中的桑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觉得文中对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得非常精彩,比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特别是她那种从犹豫、担忧到下定决心的心理过程,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她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板书:心理活动)
  (3)《在柏林》中的老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两个小姑娘嘲笑老妇人的举动时,老兵没有说什么,此时的老兵是坚忍的;当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的时候,老兵平静地告诉了她们事实的真相。谜底揭开了,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兵一家在战争中遭受的无比深重的苦难。我体会到了老兵的痛苦、坚定。(板书:故事情节)
  3.同学们说得都特别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
   出示:“交流平台”文字。
   小结:阅读小说时,要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注意环境描写,试着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要多个层面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板书:多个层面理解)
  4.结合相关内容,回顾《穷人》一文,试着说说课文是如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以及情节和塑造出桑娜热心、善良的人物形象的。(此问题在精读课文中已得到处理,这一环节简要回顾即可,重在方法的习得)
  二、读中体会,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简单了解文字的出处及相关情节。
   出示:
   “温酒斩华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辩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此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2.教师播放此片段名家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留意重读、停顿及朗读的情感、气势。
  3.小组交流此片段是如何体现人物的形象特点的。
  (1)结合“交流平台”中掌握的知识,初步感知片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示人物形象,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分条列举式汇报。
   语言描写:“酒且斟下,某去便来。”感受语言的斩钉截铁、自信满满。
   动作描写:“出帐提刀,飞身上马。”“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动作干净利落,感受人物的神勇无比。
   环境描写:“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场面之热烈,烘托出关云长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勇擒贼首的英勇无敌。
  4.学生再读片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播放《三国演义》此片段视频,引导学生再次感受关公的神勇。
  三、从读到写,完成内化
  1.共学语段一,体会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
   读语段一,思考:
  (1)这段话除了描写心理活动,还描写了什么?
   预设(学生反馈):描写了神态,“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2)抓住标点符号,说说桑娜复杂的内心活动。
   预设(学生反馈):用了很多省略号、问号、感叹号。这是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既担心丈夫不同意,又觉得自己给丈夫增加了生活的重负而自责。但对两个孤儿的怜惜又让她下定决心,宁愿自己挨打也要留下孩子。这种充满矛盾的心理抉择过程,既是桑娜内心真实的写照,又能表现出桑娜关心孤儿、真诚善良的崇高品质。
  2.自读语段二,体会邱少云的战友复杂的内心世界。
  (1)出声音读语段二。
  (2)教师补充资料。
   文章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敌人投掷的燃烧弹引燃了他的棉衣,火势迅速蔓延到全身。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壮烈牺牲。战友们都敬佩他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甘于奉献的崇高革命精神。
  3.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学生理解“我”内心的思绪变化。
   小结: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可以通过标点符号、人物内心变化过程来体现。
  4.由读到写。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令你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事情。比如犯错误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斗争呢?
  (1)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
  (2)运用从这两段中学到的方法写一写你的心理活动,班内交流,说说谁的仿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写的好在哪里?
  四、积累背诵,丰富语言
  1.创设情境,走进古诗。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咏柳》这首诗吗?(生齐背诵。)它的作者就是盛唐著名诗人贺知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所做的另外一首诗。
   学生齐读诗题:回乡偶书。
   明确:偶,偶然。书,写诗。偶书,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2.介绍作者,简介时代背景。
   贺知章86岁告老还乡。当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来看一看。
  3.提示要求,理解诗意。
  (1)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①出示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②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把握诗歌节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③初步了解古诗大意,说说诗中主要写了什么。小组讨论。
  (2)感悟诗意,读中悟情。
  ①说说诗中主要写了什么?小组汇报。
   预设(学生反馈):
   诗人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老年才回到家乡。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他,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的呀?
  ②体会情感。
   你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重点分析:“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感受浓浓的乡愁;“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笑问”二字,感受诗人久别故乡见到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感慨。
   “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他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家乡。带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再来齐声诵读,一边朗读一边体会诗人的心理。
  4.拓展朗读,感受诗人复杂心情。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五、布置作业,巩固延伸
   联系自己阅读过的小说,简单举例交流给其中1位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说一说这篇是如何通过情节、环境描写等去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多个层面感受  语言、动作、神态
  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故事情节
 
 
  [2021-06-08]  摘自《人教网》网站
 
     
上一篇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