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2相关资料  
  李四光:挑战“中国贫油论”  
作者:佚名
   
 
  1904年,15岁的李四光被破格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在大阪高等工业学校留学期间,李四光学习刻苦,他常去留学生会馆听演讲,听报告,结识了许多民主革命家。1905年7月,李四光在东京见到了他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孙中山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你小小年纪就参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当时,李四光年仅16岁。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归国,到武昌县花林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上台,李四光发展实业、造福人民、建设新湖北的宏伟计划已成幻想,他内心郁闷,陷入彷徨之中。1913年,李四光由官派出国,1918年获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李四光赴英国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在摆脱了国民党政府的威胁之后,1950年,李四光夫妇到达北京,受到热烈欢迎。周总理鼓励李四光协助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做好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同时发挥专业特长与优势,把组织全国地质工作者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主要责任担负起来。
  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着悲观的看法。
  经过实地地质调查,美国的石油公司工程师和一些大学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石油。从此以后,“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作为地质学家的李四光,根据自己对中国地质的多年深入钻研,认为“中国贫油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他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并据此提出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7个步骤,坚信不论海相或陆相,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便可以形成丰富石油。据此,他率先提出“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摸底工作”,大胆建议并实施了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为我国东部大庆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铺平了道路。李四光的研究及其理论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正是按照这一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随后,我国的石油队伍南下,沿新华夏系沉降带向华北、江汉和北部湾推进,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和江汉等油田。这些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当时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李四光以其精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选自2013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03-13]  摘自《人教网》网站
 
     
上一篇  爱国故事之茅以升:造桥炸桥皆因爱国
下一篇  爱国故事之王二小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