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片段赏析  
  “隔界说”:半只脚的踏入  
作者:江苏省天一中学 周玲娟
   
 
  师:苏州园林的设计在细小处也是十分精心,如“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大家如何理解这“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呢?
  生:隔了就像没有隔,界了就像没有界。
  师:能不能具体一点说?
  生:用墙壁隔开了,但中间有镂空的地方,可以看出对面部分的景色。廊子是穿透的,也可以看到对面。
  生:我感觉这是建筑上的透视,从镂空的地方看出去的景色感觉比一览无余的景色更加令人向往。
  师:你们的理解很准确,让我们继续往下思考一步,苏州园林里为什么到处都有这样的设计呢?
  生: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增加景致的深度。
  师:景致的深度是什么意思?
  生:让景色有远近的纵深感,或者可以用一步一景来形容。
  生:我觉得是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让人看了不觉得腻味。就是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是一种景观,从另一个角度看过来是另一种景色,其实是一处地方,但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
  生: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还是紧紧围绕着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写的:让游览者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镂空的窗户,长短的围廊就像是画框一样,把景色框在中间,特别像图画。
  生:我支持前一位同学所说,但要改一下的是,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游览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是从设计效果的角度来思考的,那能否从空间的角度去思考呢?
  生:我猜想一下,可能是因为苏州园林地方不大,不像北方园林一样广阔,因此只能在小地方做文章。多一点弯弯绕绕,就多一点景色。
  师:有道理。想要在有限的空间里“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除了将景色更加精致化,利用长廊,用镂空的围墙来增加空间的参差感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生:我还想到,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两边的景物互为背景,有点像上次学到的现代诗《断章》里的诗句,“我站在桥上看风景,你在窗前看我”。(笑)
  师: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诗句记得不准确,但你的思考很有味道,艺术都是相通的。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维,让我们领会到了园林建筑中这种“遮遮掩掩”的艺术魅力。除了各式廊子和镂空的墙壁外,你还有没有其他的“隔界”艺术设计?
  生:如果要我来设计的话,我会用竹子来把景色隔开,因为竹子比较细,透过叶隙间,可以若有如无的看到对面的景致,而且竹子本身也是一道风景,竹子的意蕴也比较好,扬州就有一个全是竹子的园林,叫个园。
  师:嗯,用植物本身来造景和隔断,一举两得。
  生:如果用植物的话,我觉得用柳树更好,不是有句诗叫“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吗?况且杨柳随风飘舞,似隔非隔,那个效果更好。
  师:有才气,引经据典,而且理解很准确,又有想象力。
  生:我觉得用植物不如用假山来得好。植物不是一年四季都能保持一种状态,就如这个柳树,到了冬天就衰了。但假山不一样,尤其是用我们无锡很多的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因为太湖石讲究“瘦、漏、皱、透”,一“漏”字就能起到“界而未界”的效果了。(鼓掌)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精彩,不仅对材料的选择各有要求,而且还有对材料人文内涵的理解。我们能否更进一步思考这“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人文内涵呢?
  学生思考。
  生:我觉得这种园林的设计是让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既在尘世里,又在自然中。
  生: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有点像铜钱设计的理念,铜钱外圆内方,在外要求要随机应变,内方要有自己的准则,要有“度”的意识。
  生:这八个字体现在为人处世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又是有关联的。
  师:真棒!可以说每个人都在“隔而未隔”着。我们今天对苏州园林进行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隔界”设计,引发了大家积极的思维,发现了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人文美和建筑美。我们把眼光投到更深的艺术领域中,就能享受到更多的熏陶和滋养。
 
 
  [2021-06-27]  摘自《长山映水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言简义丰话“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