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片段赏析  
  言简义丰话“结尾”  
作者:河北省黄骅市教师进修学校 刘秀银
   
 
  师:《苏州园林》的结尾只有一句话:“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有同学提出,相对于点明苏州园林重要地位的开头和突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主体部分,结尾未免简单了点,仓促了点。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那如果换成你来写结尾,你会怎么写?
  学生思考后发言。
  生:我认为结尾应该点一下题。我会写:“这就是景色如画,堪称各地园林标本的苏州园林。”
  师:不但点了题,还和开头相呼应了。
  生:我会写:“苏州园林体现了设计者的精巧构思和匠师们的聪明智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欣赏。”
  师:把主题概括了出来。
  生:别具特色的苏州园林如一幅水墨画清新雅丽,代表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朋友们,还是实地一游吧,您的感受会更深刻。
  师:你的结尾颇有“导游词”的意味。
  师:我发现你们几个的结尾,修饰性的词语多了,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确实比原文语言“生动”了不少。同学们很有创作热情,而叶老,好像写着写着写累了,不想多写了,于是“草草”结尾。现在,老师的问题就来了,难道叶老对苏州园林的“爱”,真比我们少了几分不成?
  生思考。
  生:应该不会吧。课下注释①中注明,叶圣陶是江苏苏州人。谁能不爱自己的家乡?更何况“苏州园林甲江南”。
  生:作者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可见,作者是非常推崇苏州园林的。
  生:作者介绍苏州园林时,围绕着它“图画美”的特点,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苏州园林的褒扬和赞美。
  生:“图画”,在文中被提到的频率也极高。
  师:景美如画的家乡园林,作者没有理由不爱!这是人之常情啊。细心的同学已从课下注释①中找到了间接的佐证,其实注释里还有一个最直接的证据,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
  生:是文章的原题目吧。“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寄托深深的眷恋,说明叶老是深爱苏州园林的。
  师:你的理解非常正确。叶老写这篇文章,的的确确寄托着对苏州园林深切的眷恋和怀念的。那如此看来,作者惜墨如金的背后,定是另有原因!
  PPT:
  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内容还没有看到怎么能写序文呢?好在叶圣陶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有名的园林他都熟悉。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摄影集未出版。后来此文被《百科知识》杂志社要去,发表在了第4期上,删去了说明文章是为将要出版的摄影集做序文的最后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删去了第一段;原先的题目“拙政诸园寄深眷——苏州园林”改为了“苏州园林”;编者做了一条注解,可惜没有说明这是一本摄影集的序文。
  师: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如何理解本文的结尾?
  生: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了写作的内容。
  生:原来这是给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课文的结尾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让读者自己去摄影集中饱览苏州园林之美,所以才说“不再多写了”。
  生:看了资料,我觉得文章的结尾很简洁,“此时无声胜有声”,多写反而无益,留给读者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师:叶圣陶被人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说明文《苏州园林》的结尾,更体现了叶老用语朴素精炼的特点。大家再读读品品。哪些词很有味道?
  生:“当然”一词用得好,表肯定的语气,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是公认的,毫无疑问的。
  生:“不止”说明苏州园林的美好之处还有很多,写都写不完。这个词写出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流露出作者的自豪感。
  师:你能不能读一读,读出作者的自豪感?
  生读。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但语调平直了些,少了抑扬顿挫的情感表露。老师给你点提示:如果你认为某个词很关键的话,你可以通过把声音拉长或加重语气的方式来表情达意。
  生再读。
  师: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当然”一词被拉长,“不止”和“多”两个词的语气明显加重。同学们,《苏州园林》的结尾短短一句话,言简义丰:有对读者的引领,有对苏州园林的赞美,更有作者身为苏州人的自豪。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共同感受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021-06-27]  摘自《长山映水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隔界说”:半只脚的踏入
下一篇  抓关键 理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