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之四  
作者:曹双英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感知课文内容。
  2.寻找关键,理清文章思路。
  3.赏析妙点,探索表达之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表达之妙,是本文学习重点。
  2.理清文章层次探究章法之妙,是难点。
  教学创意
  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学法实践,在阅读中,通过“发现、赏析、创造”的方法进行语言探究式阅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春节档最热门的电影,当属科幻片《流浪的地球》,大家都看了吗?
  它讲述的是地球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必须去寻找新的家园。今天,让我们循着时间的足迹,去探寻地球的过去,一起学习《时间的脚印》。 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与层次——说发现的话
  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说明文。
  知识链接: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1.浏览,圈点勾画,本文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呢?说说你的发现。
  交流。结论:这些知识都是围绕着“岩石”进行的介绍。
  板书:岩石
  2.跳读,发现三句话,这三句话具有以下特征:
  独立成段;
  具有提示内容的作用;
  分别介绍了“岩石”的三个方面。
  交流,结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板书:记录时间
     岩石的形成
     保存痕迹
     研究意义
  小结: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来看,本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这是从大处着眼的趣味。
  三、鉴赏语言与表达——说赏析的话
  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一个句子。
   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赏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这里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朗读。读出其中的情味。注意读出轻重。
   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1厘米岩层记载的时间长;岩石形成的过程漫长、不易……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一个段落。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说说语段的生动性。
  这是一个以描写为主的语段。
  这一段描写了石头的变化过程。
  这一段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用词很生动:“带着、旅行”,表示一种目标,一个目的,一个方向,说明了这些泥沙身负使命。很有情味。“冰河爬来了”,说明岩石的形成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十分不易。
  3.从文段结构的角度赏析一个文段。21—28段
  从局部看,是总分结构,都是先总说,再分说。
  请找出三处表示总说的句子,用下列两组关联词组成一个句子,保留关键信息,使句子顺畅。
  三处总说句: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运动。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第一组关联词:岩石不仅……而且……甚至可以……
  第二组关联词:岩石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
  思考:哪一个句子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最接近?
  递进关系:范围或程度上更进一步,强调岩石保留痕迹的神奇。
  并列关系:只有前后,没有主次之分。
  从语言表达角度看,本文手法丰富,摇曳多姿。
  这是从小处着眼的趣味。
  四、阅读整理与评价——说有创意的话
  从细处着眼,也很有趣味。
  让我们把眼光聚集到标题:时间的脚印
  仅仅五个字也会有无限趣味。
  请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拟写一个副标题,作为你对课文标题的理解。
  时间的脚印
  ——就是__________的印记
  预设:
  时间的脚印就是岩石里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壳变化留在岩石里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将发展的过程留在岩石里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时间流逝所留下的印记
  ……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
  时间的脚印
  写出了___________
  预设:
  时间的脚印写出了岩石的神奇
  时间的脚印写出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十分艰辛
  时间的脚印写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很奇特
  时间的脚印写出了科学家对岩石的发现
  时间的脚印写出来岩石形成的趣味过程
  时间的脚印写出了研究岩石的意义
  ……
  五、结语
  时间总是匆匆,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所经过的,必将如岩石一样,在生命长河里留下印记,从而构成我们独特的人生。愿各位珍惜!

  教学反思
  语文活动,请给学生一个抓手
  语文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语言表达的规律,探索语言文字的魅力。
  探索的落脚点是学法实践。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说,学法实践的重要目的就是训练能力,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形成了能力,教师就给了学生终身受用的本领。
  训练什么呢?
  训练发现的能力、鉴赏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归根到底是训练运用语言的能力。
  基于以上目标,本课教学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充分的语言训练
  本课的语言训练,着眼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到几个段落构成的文段,欣赏用词之妙,表达之趣,结构之美,训练充分。
  一个“旅行”,体会出目的性,方向感,使命感,使冷冰冰的石头有了温度。
  一处对比,暗示岩石形成的过程十分漫长。
  最为有趣的,是对文段结构的赏析,用两组关联词分辨其中的逻辑顺序,让十分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可见可感。
  二、扎实的学法指导
  本课的学法指导是有序的,有效的,因而也是扎实的。
  怎么筛选信息?跳读发现,精准指读。
  怎么赏析句子?从说明方法的角度,通过朗读的方式;
  怎么赏析段落?看修辞手法。
  怎么赏析结构特点?使用不同关系的关联词。
  每一个活动都指向一个学习方法。
  三、生动的语文活动
  从大的角度看,本课的语文活动主要有三个,说发现的话,说赏析的话,说有创意的话。
  所谓的发现,就是筛选信息,明确结构;所谓赏析就是感受语言,学习语言,所谓创意,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评价。
  结构清晰,活动充分。
  说明文作为传授知识的特殊文体,为了要把知识讲清楚说明白,作者苦心孤诣,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把复杂的知识讲明白,把枯燥的内容讲生动。学习表达,探究结构,是语文学习永远的任务和追求,说明文的学习,更是如此。
 
 
  [2020-03-18]  摘自《人教网》网站
 
     
上一篇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之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