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 安庆市罗岭初级中学 桂迎忠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探究法 3.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孔乙己》ppt课件、班班通
  课时安排:2课时(公开课执教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二、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2.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屏幕显示)
   开端(1—3)咸亨酒店社会环境
   发展(4—9)孔乙己的外貌、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等
   高潮(10—11)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四、文本细读
  设计细读研究专题之一:孔乙己与“笑”
  话题一:“笑”的场所在哪里?
   分析第一部分:社会环境——咸亨酒店
  话题二:“笑”了几次?含义有何不同?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明确: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话题三:“笑”从何来?(屏幕显示)
   短衣帮-----------------哄笑
   掌柜-----------------引人发笑
   小伙计-----------------附和着笑
   小孩-----------------无恶意的笑
  话题四:为什么“笑”?
  孔乙己的哪些地方让人笑?(屏幕显示)
  1、穿着可笑
  2、说话可笑
  3、动作可笑
  4、神态可笑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明确: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3.学习以乐写哀(以笑写泪)的写法。
   明确:以乐写哀,倍增其哀。——揭示麻木、冷漠的国民性,希望引起疗救的注意,衬托孔乙己的悲剧。
  4.小结:
   孔乙己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可笑的人物,一个可以解闷取乐的工具,一幅幅画就是由这“笑”串连起来的,然而这“笑”的背后却隐藏着弱小者的寂寞而痛苦的灵魂,这不能不说又是一幅幅悲惨的图画。
  话题五:“笑”表现了什么?
  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屏幕显示)
  (1)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
  (3)直接原因:因为偷窃而遭到丁举人的毒打。
  (4)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
  2、主题思想:(屏幕显示)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
  3、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孔乙己——范进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性自我;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但这只是对两个人物必要的浅层次的理解,他们的性格内涵究竟有何差异,两文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下自主探究,第二课时共同探讨解决)
  六、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孔乙己鲁迅
   环境:咸亨酒店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孔乙己)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2020-05-20]  摘自《桂迎忠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之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