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二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武功县实验小学 丁燕飞
   
 
  教材解析:
  《端午粽》是本册书的第十篇文章,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文章。《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粽》本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和词语,会写“真、节”2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自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真、节”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中国传统节日导入新课。
   农历八月十五、正月十五、腊月初八、五月初五分别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
   板书课题:《端午粽》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的了解。】
  二、复习字词。
  1、复习词语。
   孩子们你们坐得直,听得认真,我可喜欢你们了,那让我们一起玩个“赛龙舟”的游戏
   出示词语:中间 分给 带回 知道 纪念 据说 端午节 粽子
  2、句子中复习字词。
   端午节我们总会吃粽子,粽子里面有糯米、红豆、红枣(zǎo),还有大肉,据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qū)原(yuán)。
  3、欣赏赛龙舟图片,感受端午节热闹的场面。
  【设计意图:创设“赛龙舟”的游戏,将静态的生字动态化,把字融入词中、句子中再现,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粽子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并说一说。(粽子、糯米、红枣)
  2、文中是如何描写粽子的?让我们赶快读读课文的第二段,在第二段中找一找吧。
   多种形式读文。
  (1)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能添字少字。
  (2)师范读,学生评价。
  (3)学生齐读正音。
  3、请在文中把描写颜色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白白的、红红的、青青的、绿绿的、黄黄的、黑黑的)
  4、看到有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你猜一下这个粽子味道怎么样?(好吃、香、想吃)心情如何?那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句话。
  5、外婆包的粽子味道到底怎么样呢?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1)生读课文,学生评价。
  (2)师范读课文。学生做动作,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请你说一说又什么又什么的词语。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孩子感受独处也是一种快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外婆包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你喜欢吃哪种味道?吃了粽子心情如何?
   用“美滋滋”说一句话,体会美滋滋地意思。
   外婆把粽子让我们带回家分给邻居吃。你觉得外婆是怎样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减少无效的讲解,增加有效阅读,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
  五、学习第四小节。
   读第四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屈原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5月5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食物。年复一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那天便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划着龙船到汨罗江,投到江里祭祀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的来历。
  六、书写汉字“真、节”
  1、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注意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描红,然后写一写。
  5、展示书写,讲评。
  【设计意图:认识汉字书写的规律与变化。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七、作业:
  1、推荐阅读课外书《一朵花的童话》中《婆婆路》的片段。
  2、给家人讲一讲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单元围绕“家人”的题材展开描述,推荐阅读《婆婆路》让孩子再次感受家人在一起的快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板书:
     端午粽

     屈原
 
 
  [2020-02-18]  摘自《何晓会工作坊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  《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