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四 | ||
---|---|---|
作者: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实验小学班主任 关劲松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一百多里,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做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效果。 3.再读课文。 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并画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动笔画出不明白的词句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会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本段内容。 (二)学习第一次对话。 1.品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 3.把自己当作小鸟理解它飞了一百多里后的感受。 4.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小鸟的话,进一步理解小鸟的话的含义。 (三)第二次对话。 1.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二次对话,理解“大话”。 2.指导朗读。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 4.分角色再读第二次对话。 (四)学习第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都笑了。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笑”的不同含义。 2.引导学生感受“坐井观天”。 (五)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1.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四、总结全文。 [个人简历] 关劲松,女,32岁,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实验小学班主任。1992年参加工作,曾先后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辅导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名师及学科带头人。曾在全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在辽宁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赛课中获一等奖、在辽宁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多次在省级刊物中发表论文并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 |
||||
![]() |
摘自《网络教研中心论坛》网站 | |||
上一篇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三 | ||
下一篇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