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四册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羿射九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郑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9个字,会写“东边、光明”等18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神话故事的“神奇”,激发学生对中国神话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不喜欢神话故事呢?有没有看过中国的神话故事呢?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是啊,中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很多,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神话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谁在做什么?中国的神话故事题目一般都有这样的特点。
  2.我们中国有着四大神话故事: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还有羿射九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老师板书课题):羿射九日。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通过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这篇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3.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要射日?羿怎么射日?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反反复复地读。
  2.谁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出示词语)
   射箭 值日 熔化 艰难 爆裂 乱窜 炎热 庄稼 滋润 奔腾
  4.默读课文,找一找羿射九日的原因和结果,并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起因 经过 结果
  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羿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大地上重新出现勃勃生机。
  三、精读课文,感受神奇
  (一)天有十日
  1.神话故事都有自己的特点,你知道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人不可能想到的、做到的)我们讲故事时,只有突出其特点才会更加吸引人。
  2.《羿射九日》是神话故事,那故事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感到很“神奇”?请默读课文,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我们从起因开始说。
  (1)预设一:扶桑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
   是啊,树上居然能站着一个太阳,天有十日,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谁用你的声音表现故事的神奇?
  (2)预设二: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
   “坐上两轮车”:古人的想象是如此的丰富神奇,太阳竟然还有两轮车,多有趣啊。把太阳的东升西落比喻成太阳坐着两轮车上走过天空。多么神奇,一起来读一读吧!
  (3)【出示句子】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既然太阳能够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那为什么羿要射日呢?
   预设三: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
   “太没意思啦”:确实是很神奇,古人把十个太阳想象成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有着自己的思想。
   这十个太阳一起出来可怕吗?联系夏季火辣辣的太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可现在是有十个太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句子】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A.字源识字:“炙”,在火堆上烤肉串。
   B.指导朗读:重读“十个、炙烤”,显示情况危急。
  (4)十个太阳一同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出示句子】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出示图片)
  (1)这样夸张的写法源自古人的想象,听老师读课文,闭上眼睛想象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上还会出现哪些苦难的景象?指导朗读。
  (2)识字“熔化”:钢铁被火熔化。
  (3)语用训练:被字句转化为把字句
   禾苗被晒枯了。_ _ _ _ _ _ _把_ _ _ _ _ _ _。
  四、学字
   天有十日本应轮流值日,却因觉得没意思,十日危害人间,使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吧。
  1、结构分类。
  2、教师范写:值,此,新。
  3、组词练习。
  4、书写练习(提醒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5、评价反馈。
  五、总结
   这样的苦难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人类还能不能继续生存?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有一个人站出来了,那就是——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羿射九日的过程。
 
 
  [2020-03-30]  摘自《大燕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羿射九日》教学设计之七
下一篇  《羿射九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