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册杨氏之子片段赏析  
  唯有“简单”
——最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刘云生《杨氏之子》教学片段对比赏析
 
作者: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江市小学 叶刚
   
 
  人教版课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短短数十字的文章通过精巧机趣的语言交锋,展现了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于永正和刘云生两位著名特级教师都曾执教过此课,笔者发现他们在处理“甚聪惠”这一文眼时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演绎,从而收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效。当然,在具体操作上,两位名师的课是自出机杼、各有千秋的。

  【片段一】于永正:在分步读解中立体感悟
  师:课文说杨氏之子“甚聪惠”,意思是很聪明。那么,从哪儿能看出呢?
  生: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
  师:从这里看出小孩的确很聪明!还有吗?
  生:文中写“儿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很快。
  师:好!反应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还聪明在哪里?
  生: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
  师:是啊,小孩听出了“弦外之音”。再品课文,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聪明。
  师:的确回答得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掌声送给他!这个成语用得妙!我课前查了《辞海》,发现“惠”有仁慈、柔顺的意思,也就是有教养、有礼貌。那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轻声、细细地读,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从“为设果,果有杨梅”能看出他很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
  师: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懂得待客之道。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
  生:端出了多种水果。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
  师:说得好。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能说明——
  生:“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
  师:说得太好了!再往下看,还从哪里看出他非常懂事、有礼貌?
  生:我还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
  师:对,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真的很有教养。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我觉得从“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因为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
  师:解释得非常好,掌声送给她。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前面加一个“未闻”,看注释,“未闻”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听说。
  师:是啊,孔先生,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有教养啊?(生点头)
  【赏析】“甚聪惠”意含既“聪明”又“仁慈、柔顺”,于是,于老师分步抛出“从哪儿能看出聪明”和“从哪儿能看出非常懂事、有礼貌”这两问。接着,于老师以“还从哪里看出来”这一朴素简约的问句,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探求文本之“秘妙”。而在充分放手的同时,于老师也不忘“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当学生说“从‘未闻’这个词看出来小孩很有礼貌”后,他马上趁热打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未闻”这一关键词并深入领悟杨氏之子确实“很有教养”。这种分步读解策略既从容又精细,让学生有效实现了对文本的立体感悟。

  【片段二】刘云生:在辨析比较中悠然心会
  黑板上已有板书如下: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杨氏子和孔君平都拿姓氏来开玩笑。
  师:(惊奇地)哦,玩笑是怎么开的?
  生:杨氏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孔君平就和孩子开玩笑,此是君家果。说杨梅是杨氏子的家人。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联系起来回应。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还妙在那里?(课堂暂时沉寂)
  师:这样吧,我们把这两句话放回课文中,分角色读一读,再体会体会。请××读孔君平的话,我来读杨氏子的话,大家读课文中叙述者的话。
  生:(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师做端果实的动作)孔指以示儿曰——
  生:“此是君家果。”
  生:(齐读)儿应声答曰——
  师:(很生气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你漏读了“未闻”两个字,不对!
  师:为什么不可以漏读这两个字?
  生:这样显得不是很友好,不像开玩笑的话。
  生:用上“未闻”两个字,否定了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的说法,也就否定了杨梅是杨氏家的果子的说法。
  师:要否定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的说法,改一个标点符号即可:“孔雀是夫子家禽?”行吗?
  生:这样显得咄咄逼人。用“未闻”,表达的意思要间接一些,婉转一些。
  师:你体会得很有深度。正因为如此,课文开篇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
  生:甚聪惠。
  【赏析】本文最精彩的部分自然是双方在言词上的精彩攻防,因此,刘老师在板书出示人物对话后即问:“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当学生说出一处精妙后课堂里出现冷场,他马上让学生“把这两句话放回课文中,分角色读一读,再体会体会”,这一“变招”无疑很对路,因为毕竟课文是学生最应亲近的。在分角色互读中,刘老师先有意漏读“未闻”,让学生感受小孩的“友好”,再改换句末标点,让学生体味小孩的“婉转”。之后,刘老师趁势提示学生这就是“甚聪惠”。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杨氏子的“甚聪惠”实现了悠然心会。

  【总评】
  两位老师的课堂操作虽然手法各异,但却都堪称“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王尚文先生语)。具体如下:
  1.体现“以读攻读”。于老师让学生“轻声、细细地读”,而刘老师则和学生一起“把这两句话放回课文中,分角色读一读,再体会体会。”一位专家说过:“语文课,读好了,就什么都在其中。”应该说,两位老师都深谙此道。
  2.强化“以本为本”。课本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与凭借,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特别注重挖掘课文本身的内涵与价值。这可以从他们反复引导学生探究“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这一做法中得到充分印证。
  3.注重“抠词抠句”。两位老师的教学流程既大气又不失精细,他们都锁定“未闻”一词进行重锤敲打,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杨氏之子的“得体”“间接”和“委婉”。有了这样的抠词抠句,语言文字训练才真正得到了落实。
  面对“甚聪惠”这一文眼,两位老师的课都预设了多道程序,展开了多项操练,呈现了多重质感。而值得回味的是,这“多道程序”“多项操练”和“多得质感”都是依靠“纯语文”手段得以实现的,无论是“以读攻读”“以本为本”还是“抠词抠句”,可以说都是典型的“中国功夫”,堪称简洁而纯正,简约而天然,简明而有效。于是我们可以相信:唯有“简单”最语文!
 
 
  [2020-04-23]  摘自《中华语文网》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扎实评价 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