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抓关键 理文脉 | ||
---|---|---|
作者:浙江嘉兴余新镇中学 张彦 |
生:我对苏州园林的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美不胜收。 师:嗯,如果我让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苏州园林,林炜同学,你会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 生:我会按照游踪顺序或者方位顺序来介绍。 师:很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思考:苏州园林给叶圣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有没由按照林炜所说的那样按照游踪或方位顺序来写? 生:“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叶圣陶并没有按照游踪顺序或方位顺序来写。 师:这一句中哪一个词是谈及印象的关键词?哦,“标本”!那么,叶圣陶为什么不像林炜那样,以游踪顺序或方位顺序来写这篇课文呢? 生:林炜主要是以游览观赏者的身份来向我们介绍苏州园林的,适合用游踪顺序来写;而叶圣陶则以鉴赏者的身份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师:好,你从哪些字句里可以看出叶圣陶是以鉴赏者的身份来写的? 生:由“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这一句可以看出。 师:“观赏”与“鉴赏”有什么不同? 生:我认为“观赏”是指观看欣赏,而“鉴赏”则是指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这说明在林炜的眼中,苏州园林只是一个好玩的、有许多美景的场所;而在叶圣陶眼中,苏州园林则是一件艺术品或文物。 师:那么,这件艺术品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生:文章第二段:“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作者还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很好,文章正是围绕这一段来谋篇布局的。文章的行文脉络可以从文章的段落中筛选出中心句或关键句中来进行分析归纳。请找出对应四个“讲究”的关键句子,在阅读中勾画出来关键词句来。 生:第三段中“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一句对应“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 生:第六段中“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这两句对应“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同学们刚才抓住了四到六自然段的中心句,初步梳理了文章的行文脉络,我们会发现文章的行文顺序就是先总说再分说,在分说时始终围绕苏州园林的总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来加以介绍说明。那么,文章七至九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这些段落,提炼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生:我抓住了第七段首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将第七段概括为“角落重修饰”。 生:我抓住了第八段第一句“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将第八段概括为“门窗重图案”。 生:我抓住了第九段最后两句“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将第九段概括为“色彩重配合”。 生:我抓住了第十段的一句话将其概括为列举未完的省略号。(笑) 师:同学们能够抓住关键句子进行概括,很好。那么,七至十自然段与四到六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属于什么关系呢?能否先写七至九自然段再写四到六自然段呢? 生:七至十自然段与四到六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属于并列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是有主次之分的,四到六段是主要方面,而七到十段是次要方面,不能颠倒顺序来写。 师:通过刚才我们同学抓课文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提炼,我们会发现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通过抓住每一段的中心,然后逐条列出,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因此,本文的行文脉络也就一目了然——先总说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再由主到此的从局部到细部进行分类说明,分类说明也是始终围绕着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行文的。 |
||||
![]() |
摘自《我们的语文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言简义丰话“结尾” | ||
下一篇 | 给叶老挑挑毛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