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佚名 |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第73~74页,练习十七中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数的组成和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小红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不同的顺序说说吗?(教师板书0~1010~0两种方法),观察73页情景图,请你们看一看,在这幅图中,上面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有多少? 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小组反馈。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数、读数。 (1)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2)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3)读直尺上的数,比比数的大小。 2、了解数的组成。 (1)一起来看例1,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10根)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共有几根?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说说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师说数字,学生摆小棒。 (5)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3、对口令练习。 4、了解位数:看看黑板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 (有两个数字的数叫两位数,只有一个数字的数叫一位数。) 三、巩固练习 1、读卡片上的数:17、19、20、16、12、18 2、读出书上74页中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找出数学书的第8、12、17、20页。 4、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5、看图数数,练习十四第四题。 四、作业:写数字。 五、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了有关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摆、数中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2课时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写法(第75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认识计数器;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数位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 (1)从1数到20,从15数到9。 (2)从1起,2个2个地数,数到20。 2、猜数。 (1)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2)20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3)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4)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 二、认识数位。 1、学生在磁力板上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1捆的右边放4根小棒。问学生现在共有几根小棒? 2、告诉学生:右边的4根表示4个一,所在的位置叫个位。 左边的1捆表示1个十,所在的位置叫十位。 a)利用计数器直观写数。 (1)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从右起第一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2)出示一捆零4根小棒。问:共有几根小棒?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生答后,师把一捆小棒放在数位表十位的上面,把4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师边说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3)学生自己摆出1捆零7根小棒。问:1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指名上台把1捆小棒和7根小棒分别放在数位表上相应的位置。再叫学生在数位表下相应的位置写数字17,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4)出示2捆小棒,先让学生放在数位表上合适的位置,再对着数位表写数。 组织学生讨论:有2个十在哪一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出示2根小棒,指名上台放法,再写数。比较两处“2”,说出各表示什么意思。同时强调:“20”的个位上的0不能丢。 (5)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3、巩固练习。 a)完成75页第1、2、3题。 b)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18 20 17 16 14 12 c)看图写数:十七 十三 二十 十八 十四 d)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5 9 13 8 20 17 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根绝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一个十。利用计数器形象直观的让学生能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 第3课时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第78页的例4、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准备练习。 1、口算: 6+4 10-2 7+3 2+7 9+0 7-7 10-9 8-3 9-7 3+5 2、读数,并说出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8 13 20 16 15 19 12 看图,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4+3=7 3+4=7 7-3=4 7-4=3 一、教学新知。 1、学习例4。 (1)请学生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10+3=13 13-3=10 3+10=13 13-10=3(老师板书) (2)理解算理,讨论:10+3=13,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为什么10加3得13?(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理解)同样方法理解其余3个算式。 (3)用所学的方法完成78页做一做。看图列出4道算式。 (4)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引出课题: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3、教学例5。 (1)出示11+2= 让同学摆小棒想算法。 (2)引导学生看书观察例5,并用计数器拨珠帮助学生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边拨珠边讲:先拨11,加2就在个位上拨入2。 教师小结:先把个位上的1和2相加得3,10再加3得13。同时板书。 (3)同理用计数器帮助计算13-2=11,并说说算理。 (4)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a)学生看书自学。 b)指名认读。 c)、总结归纳,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往往们还可以分一分,可以怎样分? 生: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科学家给加法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起了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教师边说边板书)谁愿意向老师刚才那样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加法家庭里的成员? 指名说。 师:减法家庭里的成员也应该有自己的名字呀,谁想给大家介绍? 让已经具备这一知识的学生来介绍: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同桌互相介绍加、减法里各数的名称。 完成78页做一做2,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练习,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了,大家有没有准备好接受挑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快速口答(可指名答、开小火车、小组间互相一问一答等) 1、出示口算卡片: 11+2 16-2 10+7 14-4 15+3 13-1 11+2 8+10 2、拓展性学习: (1)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和它同样多,和是多少? (2)10+( )>16 ( )+11<15 3、课堂练习。 三、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数学组成是进行口算的方法,能够根据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初步认识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4课时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应用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应用79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践,巩固数序知识,培养估算能力,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计算方法。 1、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2、在( )里填上“>”、“<”或“=”。 10+3( )9 17-6( )10 12+2( )13 18-8( )16 7+10( )16 19-10( )10 3、口算练习。 10+2= 13+4= 7+10= 14-2= 0+14= 11+3= 18-5= 16+2= 15-3= 15-2= 二、指导教学例6。 1、观察情景图。思考: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个人? 2、讨论:小丽排第几?小宇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画图观察:小丽第10,第15是小宇,中间有几人?(11、12、13、14) 组织学生讨论: (1)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按照数数的顺序,数出11后面的第几个数)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指导完成79页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练习十八2、4题。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八1、3、5题。 教学反思: 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这部分知识学生能够用数数或画图的方法解决,这种习题还需要举一反三的练习。 |
||||||||||||||
![]() |
摘自《关内梅子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