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二册十几减8、7、6说课设计  
  《十几减8、7、6》说课设计之一  
作者:红卫小学 李成英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十几减8.7.6》。
  一、说教材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生已通过系统的学习《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8.7.6》的学习构建了基本的思维模式。教材借助例2例3两道题目作为《十几减8.7.6》的学习重点,并以对话交流的形式展示了多种算法。纵观教材的设计,其意图十分明显,即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破十”的方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基础上的优化。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渗透了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转化思想,为后面学习100以内的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拟定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十几减8.7.6”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7.6”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7.6”的题目。
  2.经历“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并掌握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构想主要运用情境再现、直观演示、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活动,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在操作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思想。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构想,我将整个教学流程预设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究,寻求算法;(三)类推迁移,应用算法;(四)归纳总结,完整认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富有童趣的情境创设,特别是接近学生生活的原生态背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对教材的主题图进行了呈现,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板书:12-8,并提出问题:想一想,12-8怎么算?这一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学习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原型与思维支撑。
  (二)自主探究,寻求算法
   当问题提出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因为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不再是“零”起点,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这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更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
  1.探究算法
   为了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首先,要提供时空的保证,即将课堂上一定量的时间还给学生,用于他们的自主探究。其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多样的学习材料,并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和要求,可以要求学生:
  (1)你可以想一想,直接计算;
  (2)你可以看看情境图,想一想再计算;
  (3)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4)你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不同策略的提出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了不同的学习平台,促使了学生参与的全员性,而且为丰富学生的计算方法并探寻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可能,从而顺应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2.展示算法
   在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计算方法后,我将进行不同算法的展示:
  (1)交流讨论各自的方法。
  (2)根据我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预想学生汇报的算法有以下几种:
   问题:12-8=4你是怎么算的?
   A、直接数数,逐一递减。
   B、破十法:10-8=2,2+2=4
   C、想加做减:8+4=12,12-8=4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后,教师要适时板书加以展示,同时对各种算法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使学生在体会算法多样性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3.点拨算法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在不刻意统一算法的基础上,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借助情境图或游戏进行重点展示:破十法。这样处理是因为学困生本身对于20以内的加法掌握得不是很熟练,运用想加做减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在后面学习10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时,其思维的基点是“退一当十”,即运用破十法,也就是说破十法是今后继续学习的思维基础,在本阶段内必须引导学生强化理解。
  4.对比算法
   在学生呈现多种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让学生借助直观对比、观察思考,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纵深。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思维的沟通,找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经历必要的比较、归类的过程中,自觉地做出选择与自我调整。
  (三)类推迁移,应用算法
  1.尝试运用
   在学生探究了12-8=4的算法后,我不再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引出数学问题,而是直接提出:13-7=( );13-6=( )该怎么算?让学生借助刚刚获得的学习经验向抽象思维提升。在学生计算后,进行交流汇报。此时我提出了3个设问:
  (1)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2)观察:13-7=6和13-6=7,你发现了什么?
  (3)你认为“十几减几”该怎么算?这3个问题的设置,一是为了对算法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二是为了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的意义,三是为了形成“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建立计算模型。
  2.巩固应用
   利用课本上的练习,对新知进行巩固,提高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完整认知
   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鉴于一年级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我以提问、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历程做回顾:请你想一想,再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都是怎么学的?你最高兴的是什么?通过以上几个指向性较强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也凸显了学习方法的渗透,更加关注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力求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彰显他们的个性,舒展他们的灵性。谢谢大家!
 
 
  [2021-01-29]  摘自《百度文库》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