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谈《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策略 | ||
---|---|---|
作者:佚名 |
100以内数的认识,由于教学时数较少,只有8课时,教师可能认为其教学内容很枯燥,很平乏,因而会轻描淡写地滑过。其实不然,它的内涵非常丰富,靠教师的透彻解读,深刻挖掘。经过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后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教得很有滋味,学生也可以学得很有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三个方面努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是充分准备教学用具,第二是优化使用教学资源,第三是精心设计补充作业。下面,我将以课题为例,融合三个方面的思考,谈谈100以内数认识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草原羊群图的教学策略:数一数,圈一圈,写一写。 教学前,我给了学生预习作业:选择米粒、瓜子、小棒或其他物体,数出100个,用袋子装着带到学校来。教学数数时,我首先请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数出100个的?接着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我一根根地数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吸管,数满10根用透明胶一绑,粘贴在黑板上……这样数满50根后问学生:老师是怎样数的?如果要数满100根,老师接着会怎样数呢?然后请学生观察草原羊群图,先猜猜图上有多少只羊,再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数出羊的只数,随后学生把每10只羊一圈,十只十只数,一共是100只羊,并在羊群图下方写上:10个十是100。为加深学生对“10个十是100”的理解,最后请学生用“十个十个数”的方法数教材第36页的方格里的皮球。 学生独立思考才是使知识内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当学生学习完数数后出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 1、一个一个地数:二十六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二个二个地数:六十四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3、五个五个地数:三十五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4、十个十个地数:五十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以上的教学策略,我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全过程,加强了学生数感的培养,使他们理解了“满十进一”十进制的含义,也掌握了几种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体会到了:数学是有应用价值的。 二、数的顺序表的教学策略:填一填,看一看,想一想。
如: 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它们之间相差(1)。 最大的两位数同最小的三位数之间也是相差(1)。 2、和90相邻的数是(89)和(91)。 3、十位和个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有(11、22、33、44、55、66、77、88、99)。 4、找规律填: 第4行第8个数是(38)。 第7行第3个数是(63),第9行第9个数是(89)。 96在第10行第6个。 32在第(4)行第(2)个,66在第(7)行第(6)个。 5、选一选:最接近100的数是(A),最接近60的数是(C)。 A 97 B 92 C 59 D 62 6、猜一猜:这样的两位数有哪些? 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5。 (16、27、38、49) 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3,且比50小。 (30、41) 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相同,且比70大。 (77、88、99) 这组题目,有的只需要观察,如:第1、2、3题;有的需要思考多一些,如:第4题;有的更需要判断,如:第5题;有的则需要推理,如:第6题,而且推理时最应该用到数位表。 如:
三、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策略:想一想,说一说,编一编。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值和数位的含义。学生由于受从左到右固定顺序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计算结果:30+2=50,32-2=21。因此,学习这块知识前的复习铺垫是非常必要的。 如: 1、3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39),用算式表示是(30+9=39)或(9+30=39)。 2、87个一去掉7个一是(80),用算式表示是(87-7=80)。 3、“44”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个位上的“4”表示(4个一)。 利用教材第41页例10的情境图教学,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出结果后揭示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紧接着是学生完成做一做。不,这只是常规教学程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的含义和算理,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环节。 如: 师:你知道哪些整十数? 你能够编几道像例10那样的加法算式吗? 出示,指名板书: 10+( )=( ) 10+( )=( ) 10+( )=( ) 20+( )=( ) 20+( )=( ) 20+( )=( ) 30+( )=( ) 30+( )=( ) 30+( )=( ) 40+( )=( ) 40+( )=( ) 40+( )=( ) 50+( )=( ) 50+( )=( ) 50+( )=( ) 60+( )=( ) 60+( )=( ) 60+( )=( ) 70+( )=( ) 70+( )=( ) 70+( )=( ) 80+( )=( ) 80+( )=( ) 80+( )=( ) 90+( )=( ) 90+( )=( ) 90+( )=( ) 选择几道,同位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指名交流。 任意选择三道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摆一摆,想一想的教学策略:画一画,想一想,填一填。 这是一个实践活动,安排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的结尾。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对数位和数值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这个教学内容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极为有趣。 开展实践活动时,我准备了彩色圆片和表格,学生则准备了若干张表格。 学生先独立或在小组中合作,分别用2个、3个、4个圆在表格中无序地摆出或画出不同的两位数,交流时,我提出:你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画出这些数吗?所用的圆个数与画出的两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当学生基本上探索出规律后,增加所用圆的个数,由学生独立完成以下活动并填写好表格中的栏目: 如: 用5个○表示出所有不同的数,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从以上四个课题的教学策略来看,我很明显的关注倾向是:从重视教材本身转向教材外延,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向学生思维培养,从重视童心教学转向理性教学。因为,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太浅显易懂,而且很多知识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有所了解,在生活实践中就有所接触,感性经验应该很丰富了。那么,我们教师针对这样的学情所要思考的课题是:在课堂上,我们到底需要教给学生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合宜? |
||||||||||||||||||||||||||||||||||||||||||||||||||||||||||||||||||||||||||||||||||||||||||||||||||||||||||||||||||||||||||||||||||||||||||||||||||||||||||||||||||||||||
![]() |
摘自《武汉张晓兰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