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佚名 |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第39页例2,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教材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第二单元学习的基础,学习本单元不会有任何难度,但是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教法、学法: 本节课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归纳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并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原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商并说出运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课堂上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转化为要解决的生活问题,使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具体,更容易让学生明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入生活问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便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5 5×8 7×9 9×4 7×3 6×8 9×5 8×8 7×8 3×6 9×9 6×7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3.计算下面各题。 24÷6 (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15÷3 (想:三五十五,商是5)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那大家觉得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不是一样呢?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挂小旗整齐?你会怎样摆放这些小旗? (每行挂7面,总共挂8行) 你能根据这种摆放方式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有多少面小旗?列式得出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有56面小旗,怎样挂小旗整齐?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挂8行,每行有多少面小旗? 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4)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5)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每行挂七个,能挂几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3.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38页做一做。 4.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每9个摆1行,可摆几行? 摆成3行,平均每行摆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得出商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题。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 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用1—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以后大家遇到除法问题时,就可以想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出商了。 五、课堂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56÷7=8 想:七八五十六,商是8 27÷9=3 想:三九二十七,商是3 27÷3=9 想:三九二十七,商是7 第2课时 7、8、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42页例3,练习九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同步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件出示,计算题和看图列式。 二、探究新知 1.师:好,大家掌握的都不错,下面呢,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家都去过商店买过东西吗?(去过)好,大家都买过,现在呢,让我们一起跟着文文去玩具店看看吧!(例3) 2.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玩具店,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要求这个问题:(指屏幕: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需要知道钱的总数、地球仪的单价 4.怎样列示解答?谁会? 5.为什么要用除法? 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 6.那大家在列完算式算出结果后还要进行什么呀? (检验) 很好,用什么检验呢?(乘法口诀) 7.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大家看,我们求的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包含几个8,……能买几个……都是求的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对不对?那像这种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怎样算?(用除法)很好,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板书)(大家一起读) 8.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玩具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 就是把24元平均分给6辆玩具车,也就是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法? (除法) 很好,谁会列算式? 三、课堂练习 通过例3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什么?(除法) 谁能复述一遍? 好,大家都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题。 1.开火车,看哪一列火车最整齐? 谁来说一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 让我们求什么? 怎样列式?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课本练习 四、布置作业 同步训练30、31页。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十一习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正确计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9的方法口决求商的计算过程,感受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培养学生认真读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口算卡片、口诀卡片和课件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教师用口算卡片出示下列计算题,指名先说乘法口诀,再计算出结果。 27÷9= 48÷8= 24÷8= 36÷9= 35÷7= 12÷6= 42÷7= 18÷9= 72÷9= 56÷8= 45÷8= 21÷7= 2.看口诀想算式: 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乘法口诀,指名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说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三九二十七 六八四十八 四七二十八 四九三十六 五八四十 四六二十四 3.学校体育组有36个小皮球,平均分给9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几个小皮?如果每班分6个小皮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口述每个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列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6÷9=4(个) 36÷6=6(个) 揭示课题:练习十一 二、练习讲解 完成练习十一3~12题。 1.第3题。 教师先讲清题意:计算出小鸟嘴里卡片上的算式结果,再找到小鸟的房子,用线连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计算的结果。 最后,教师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汇报时说一说得数是几的算式各有哪几道。 2.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泡泡中的计算,把结果写在算式后面,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检查,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3.第5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填算式中的空格,再在小组中共同完成。 教师再指名汇报中,要求学生说清是怎样想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算式来思考 例如:4×=36,因为四九三十六,所以填9 32÷=8,因为四八三十二,32÷4=8,所以填4 4.第6题 怎样把这些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算式结果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把相应的算式填在括号里) 让学生先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填一填。 订正答案是注意向学生指出:不能把计算的结果填在括号里,应当填入相应的算式。 5.第7题 教师:题目中有机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告诉你哪些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将这两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再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分别解答出来。 ①24÷3=8(台)需要8台电脑。 ②24÷6=4(人)每4人合用一台电脑。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情境和已知条件,在小组中议一议,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 6.第8题 教师先讲明题意:根据表格中被除数和除数求商。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检查,然后集体订正。 7.练习十一第10题 题目中空格的部分是什么?(除数)要填出算式中的除数,应该怎样思考? ①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根据乘法口诀来想,第1小题中商都是8,我们就想8的长发口诀。三八二十四,那么,24÷3=8,六八四十八,那么48÷6=8…… 组织学生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换检查,共同订正。 ②这两道题的商都没有变,被除数却有变化,你们填的除数变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初步感知“函数”的思想。 (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除数就要变) (商不变时,被除数变大,除数就变大:被除数变小,除数就变小)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予以称赞和鼓励。 8.练习十一第1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结果写在算式后面。师生共同订正计算结果,看谁算得全对。 这些计算题中有加法、减法、乘法和处罚,同学们都算对了,你们真不错! 9.练习十一第9题 组织学生看题,从图画中了解信息:1张电影票8元,有40元,能买几张票? 让学生地理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想想怎样解决能买几张票的问题,列出算式解答出来;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指名说一说,全班共同订正。 40÷8=5(张) 10.练习十一第11题。 组织学生观察题目中的画面,了解信息:胜队的奖品是48本书,负队也有奖,是24本。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数一数两支拔河比赛的队伍各有几名同学。提出下列问题: ①获胜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 ②负队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 再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检查。 48÷8=6(本)24÷8=3(本)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练习,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注意到学生中去指导。 三、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十一习题 四、本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你觉得有困难的是……?在这堂课上你还可以向谁学习?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我们要熟练掌握根据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
||||
![]() |
摘自《涵涵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