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七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
   
 
      第1课时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口算题:23×20=  42×30=
  2.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19≈  42×29≈
   23×21≈  42×31≈
  3.笔算下面各题。
   16×43=  38×65=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师: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些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生:列式145×12。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师:你能运用估算的知识猜一猜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把145看成150,150×10得1500,150×2得300,1500+300=1800,145<150,所以结果应比1800千米少一些。
   生2:把12看成10。145×10=1450,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千米大。
   师: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师:先算什么?(先算145×2)再算什么?(再算145×10)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应说以下几点:(1)数位对齐;(2)先算2乘145;(3)再算10×145;(4)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板书)
   板书:145×12=1740(千米)。
    1 4 5
   × 1 2
   ————
    2 9 0
   1 4 5
   ————
   1 7 4 0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1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每人笔算2道题,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2课时 因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师:观察下列算式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课件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1):160×30。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末尾有0。
   师:请同学们尝试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准”、“齐”。
   师:3为什么和6对齐?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先不算末尾的0,所以3和6对齐。
   生2:2个0是因数10×10=100得来的。
   生3: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2.出示问题例2(2):106×30。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中间有0,末尾也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师: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师: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0×3=0,再加上进位的1。
   师: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06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个位上的0乘106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教师展示前面两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小组的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难点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课题导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买4个文具盒呢?(48元)买6个文具盒呢?(72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例3。
  (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师: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师: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怎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
   师: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
   师: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师:用以上的方法比较右边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发现。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
  2.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51页“做一做”。
  (1)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4课时 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含义。
  2.总结“单价、数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并能推导出“单价、数量与总价”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请读题,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怎样列式?
   为什么要用乘法?
   计算。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生列式解答
  2.讨论、交流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买了多少;一共用的钱数。
   师:数学学科我们把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数,叫做总价。(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
   你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生自主找出例题中“单价、数量与总价”间的关系同桌相互交流,归纳出数量关系。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这样一个算式叫做数量关系式.
   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写出两个除法等量关系式吗?试一试。
   板书: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三、应用巩固
   基础训练,我都会
  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3)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综合训练,我能行
  2.假如培新小学四年级3班师生共87人,准备去瀛湖旅游。旅行社的价格100元/人,老师带9000元够吗?
   拓展训练,我真棒
  3.练习九第8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看来今天同学们收获真的不少,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1.呈现情境:小明:我上学走了6分。小红:我上学走了8分。谁走得快些?
  2.反馈交流:只知道时间不能比出谁走得快些,还要知道上学的路程。
  3.呈现小明与小红上学路程:小明上学要走360米,小红上学要走560米。
  二.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以及与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1.独立解决问题。
  2.反馈与交流。
  (1)谁走得快些?你是怎么比的?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重点解读360?6与560?8所表示的意思。(在图中表示每分钟行60米,每分行70米)
  (2)指出每分走多少米表示速度
  (3)速度是怎么求的?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4)教学速度的单位:米/分
  三.联系生活,丰富对于速度的认识,继续探索与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1.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速度。
  2、读出下面的速度,并说出表示什么(课件),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
  3.感受速度表示的实际意义:
  (1)介绍小明100米短跑的速度9米/秒
   师:1秒时间,博尔特从台的最里面到了走廊外(教室离走廊10米左右)
  (2)猎豹奔跑速度1800米/分
  (3)你想到了什么?1秒时间,猎豹可以从教室门口走廊这头跑到那头。
   让学生体会:速度的快慢是相比而言的,比较是单位要统一。
  4、探索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师: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快的,也有慢的。
   蜗牛的爬行速度8米/时
   A蜗牛一天可以爬行多少米?
   B蜗牛从会场的东边爬到西边(约24米)大约需要几时?如果72米呢?(学生尝试练习,交流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揭示: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小结:现在,你知道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汇报: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与拓展
  (一)判断题
  1、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  )
  2、速度÷时间=路程。(  )
  3、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
  (二)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开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你建议张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A.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B.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三)小陆家到学校的路程是600米,他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小陆有一天起来晚了离上课时间只剩9分钟,问小陆步行上学会不会迟到?(你有不同方法吗?)
   比路程:60×9=540(米) 600米>540米,(540米<600米)
   比时间:600÷60=10(分)  9分<10分 (10分>9分)
   比速度:600÷9=66(米)……6(米)  60米<66米(66米>60米)
  (四)、思考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变化规律。
   甲乙两人的家到学校是一样远的,上学时甲用了10分钟,乙用了8分钟,那你觉得他们谁快呢?
   甲乙两人的家到学校是一样远的,上学时甲走得比乙快,那你觉得他们谁用的时间多呢?
   甲乙两人同时去跑步,两个人一样快,但甲跑的时间比乙长,那他们谁跑得远呢?
 
 
  [2020-08-19]  摘自《韩芳敏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