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之四 | ||
---|---|---|
作者:佚名 |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2.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设计】 1.对于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因为在乘除法中,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经常性的相互交叉,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部分的相互交叉时如何计算,除法是重点,掌握和理解他们的意义及运算规则 2.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能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 3.教法设计:引导与讲授相结合。 4.学法设计: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出示导纲 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 你能看图编几道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吗? 你能列出用加法和乘法、除法计算的式子吗? 通过列式计算你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乘除法各有什么意义? 应注意什么? 3.自学设疑 你有什么问题?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组1: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组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3.理解除法的意义 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1)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组3:列式计算:12÷3=412÷4=3 (2)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组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组5: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组6: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质疑解难 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7: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2.教师指导 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五、拓展运用 六、课堂检测 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2.已知403÷17=23……12,那么( )×( )+( )=403,17=( )—( )÷( ) 3.44+44+44+44+44+44+44,用乘法计算是( ) 4.除数=( )÷( ) 【作业布置】 编题自练 请你编2道题考考你的同学?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
||||
![]() |
摘自《李岩青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之三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