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平均数》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佚名 |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例1《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特点。 2.能够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以及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接下来的这节课由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你们愿意吗?你们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吗?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白俊龙,属猪的,今年36岁!(板书)你们有属猪的吗? 指名:你今年多大?(板书) 师:你们能算一算老师和这名同学的平均年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36+12)÷2)我们计算出来的24就是36和12的平均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如何求平均数。 2.引入课题并板书:求平均数 二、新授 师:请同学们看白板。 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叫同学说一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从统计图上获取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2.课件出示要求的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3.前后桌合作,完成学习单。 师:请前后桌之间的同学合作解决,边做边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4.指名汇报,白板演示,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1)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移多补少”的方法。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在统计图上是如何操作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白板演示。)你们能给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起个名字吗? (2)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先和后分”的方法,板书解决例题的算式。 师:你们是如何计算的呢?谁愿意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你们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先和后分”并板书。) 5.总结平均数的特点。(结合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和“先和后分”两种方法都求出了平均数13,13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与最大数和最小数进行比较,总结出平均数大于最小数,小于最大数。 (二)小结 在学习和生活中平均数的应用还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每次考完试以后老师都会算一下你们的平均分(家里平均每月用的电费、水费等)。 三、课堂练习 1.白板出示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 2.展台演示并集体订正。 四、总结 说一说你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 移多补少 先和后分 (14+12+11+15)÷4 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 |
||||
![]() |
摘自《安的小花园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