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八册单元教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研课标说教材  
作者:李岩青
   
 
  我今天研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我将从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的定位、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的定位
  数学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标准。当今时代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年级属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是: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初步判断结果是否合理,探索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编排意图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别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关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关于四则运算,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系统学习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运动(二)三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也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几个几何体的组合体,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运动的特性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运动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空间与几何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的形式,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的观念。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尝试、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使用尝试-调整、列表、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编写意图
  本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即一册教材中同时安排四个领域的内容。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个性发展。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旨在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段课程标准、编者意图、学情,确定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为: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建议我将从每一个单元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
  1.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我注重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说清道理在计算。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就不会再成为难关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联系旧知,知识铺垫。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不仅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思维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组织学生细观察、多操作。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注重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从不同方位看物体的不同,在操作中掌握新知识。学生观察和操作很高,课堂氛围热烈但又不失秩序。
  3.平稳过渡,不至于突兀。教学完不同的方位看同一个物体后,我听过承上启下的一段话,使课堂自然地过渡到对下一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节奏,不至于因为转变的突兀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我建议最好每个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的学具,这样便于操作,学生对物体的观察也会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乘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乘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针对本单元我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第五单元《三角形》
  1、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自动手,亲自实验,并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摆放三角形的成果,学生感到的是无比的成就感。在猜测中继续验证,继续摆三角形,学生在操作中快乐的学习。巩固时的报数游戏,使学生重新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
  2、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用处。这样,正体现了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学数学又用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思想。一个回归,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
  3、合理设置实验,建立思维模型,形成学习过程的积极成长。通过合理的安排猜想、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一步步的形成对本课重点知识的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通过做练习题,在一连串的问题中,使学生又得出思维的精华,只要判断较短的两边各与第三边的关系就可以了。
  4、通过当堂检测,很好的落实了学习目标,总体学习效果不错!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回答、操作,还是学生在自己总结学习到的知识,还是在巩固练习中的应用,甚至进一步的发现数学知识的妙不可言(用较短的两边和去比较较长的第三边),乃至最后,课堂结束时学生的课堂学习收获,都可以证实,这堂课达到了我设计时的目的。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校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计算要求。在此基础上,我建议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坚信教师只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必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2020-04-14]  摘自《李岩青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