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二册负数教学设计  
  《负数》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
   
 
  教材分析
  例1:温度中的负数
  教材通过每天都接触的气温引入负数,呈现了我国北部、中部、南部六个著名城市在某一天的气温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你能发现什么”,激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不同地区城市的天气情况。北京、哈尔滨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冰雪覆盖大地,寒冷至极;而海南海口地处我国南部地区,树木生长郁郁葱葱,温高热不可待,相对而言,地处我国中、东部的上海、武汉、长沙,则温度适宜,不“冷”不“热”。这种强烈的不同的身体感受,自然引发学生对温度零上、零下初步表述。接下来随着对小精灵提出的“0℃表示什么意思”的讨论,明确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进而理解“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初步感知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引出负号“-”与正号“+”,并能正确表达具体的零上温度(如零上3摄氏度用+3℃表示,)与零下温度(如零下3摄氏度用-3℃表示)。紧接着教材组织讨论“-3℃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在明确+3℃表示零上3摄氏度,-3℃表示零下3摄氏度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最后,教材安排练习:“根据上图中的信息填写下表,并说一说各数表示的意思。”进一步帮助学生能正确用正负数表示温度,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的温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负数》图片资料——老百晓在线
  例2:收支中的负数
  教材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细,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接下来结合前两个例题进行小结,给出正负数的名称。首先说明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新出现的前面有一个“-”号的数是负数,而相应的以前所学的是正数(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其中正数也可以在前面加上“+”号(一般可以省略“+”号),让学生初步建立正负数的概念。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材通过对话框的形式提供具体的实际例子),意在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激发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加深对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体会。
  特别地,关于0,教材直接给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非是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生硬地直接给予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0是正数还是负数?”,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例如温度计上0℃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来体会。
  例3:直线(数轴)上的负数
  例3通过问题解决的呈现形式,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一方面是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教材通过描述位置的问题,引出如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首先呈现了4位同学以一棵大树为起点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提出“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与方向”这一问题。教材通过数形结合,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正负数和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在“阅读与理解”环节,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已知信息是“他们两人向东,两人向西,走的方向正好相反”,进而理解“用正负数正好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在“分析与解答”环节,教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了学生讨论的过程,先画一条直线,在中间的位置的点上画一棵大树,以大树为起点(用0表示起点),向右的方向为东,向左的方向为西,规定1个单位长度代表1m,根据学生行走的方向和距离在直线上找出对应点并画上相应的学生,由此画出直线的形象示意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来简明地表示这学生与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由于既要考虑行走的距离,又要考虑方向,这就需要用正负数来描述。由于有了前面学习正负数的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这样把学生运动后的位置与正负数对应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得出“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让学生把直线上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紧接着教材通过在直线上表示出-1.5的位置,让学生思考在直线上如何表示负小数或负分数,这样对在直线上表示数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实际上是让学生思考-1.5中的“-”与“1.5”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再次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在“回顾与反思”阶段,教材以对话框的形式呈现“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这一结论,实质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整个解决问题过程的回忆与反思,以进一步加深正数与负数的表示的含义,同时,渗透数轴的概念以及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为学生进一步正负数及用数轴表示数做好充分的铺垫准备。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______。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 〉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2021-04-11]  摘自《百度文库》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