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二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四  
作者:杨兴艳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又(  )又(  )说词组。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收获。
  4、能有表情的、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猴子下山来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
  2、理解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懂得做事情要有目的,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综合运用读书指导法,观察法,通过读、演、说、写达到学习与教学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的课文插图画。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出,激趣导入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山了,可是等他回家的时候,他却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想知道吗?就让我们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讲故事之前,老师先来看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怎么样?
  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
   我很棒:
  1、加拼音读字、词。
  2、去掉拼音读词语。
   小猴子出题:读随机出现的动词,要加上动作哟!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声音大,发音也比以前有了进步,还加上了帅气的动作,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来,为自己鼓鼓掌!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猴子下山来,他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呢?做了什么事情呢?自己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小猴子走过的地方和做的事情。
  2、生默读课文
  3、小猴子下山来都走过了那些地方呢?(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最后他是不是满载而归?而是空手(板书:空)为什么呢?(加“?”)他都具体做了什么事呢?我们来看课文。
  四、师生协作,研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幅图(出示课件)
  1、这是哪儿?(出示第一段课件)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
  2、观察这片玉米地,玉米长得怎么样?(出示课件:又大又多)理解“又大又多”(出示课件)
  3、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样?(非常高兴)高兴起来,怎么做的?(课件:掰、扛)
  4、为什么要“扛”着?
  5、谁来演示一下“掰、扛”的动作?
  6、这段告诉我们小猴子下山来的第一站是在玉米地里做什么?(板书:掰玉米)
  7、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多么高兴啊!你能把小猴子高兴的心情以及掰玉米、扛玉米的神情读出来吗?加上动作哟!
   师:读得真不错!你感受到小猴子高兴的心情了吗?
  (二)自主学习2-4自然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又到了哪儿呢?做了什么事呢?后面几部分,我们自主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分组学习。(出示课件)
  2、分组讨论
  3、小组内交流、展示
  A、交流第二段
  (1)你们喜欢哪一段?(出示课件)
  (2)小猴子走到哪儿?他看见什么?非常高兴,就怎么样做的?(板书:扔)
  (3)理解“又大又红”、演示“扔玉米”“摘桃子”的动作。
  (4)这段告诉我们小猴子从玉米地来到了桃树下,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就迫不及待地去摘桃子。(板书:摘桃子)
  (5)你能把小猴子高兴和急切摘桃子的心情读出来吗?
  B、交流第三段
  (1)你们喜欢哪一段?(出示课件)
  (2)小猴子走到哪儿?他看见什么?非常高兴,就怎样做的?
  (3)理解“又大又圆”、演示“捧着、扔、摘西瓜”的动作
  (4)这次,小猴子又从桃树上下来,捧着桃子来到了西瓜地里,在瓜地里做什么?(板书:摘西瓜)
  C、交流第四段
  (1)你们喜欢那一段?(出示课件)
  (2)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时,他看见了什么?非常高兴,就怎样做的?
  (3)小猴子的*病又犯了,最后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板书:追小兔)
  (4)生演示小猴子追小兔的情景。
  (5)你能再把小猴子扔西瓜追小兔的高兴心情读一读吗?
  五、巧用示范,积累运用
  1、这一路走来,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些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张贴:又大又多)其它的呢?(张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读词语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些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小兔子的“蹦蹦跳跳”你能用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吗?
  (2)谁还会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又积累了这么多描写东西的词语。我们一定要课下多看书,积累更多的词语,好吗?
  六、体会结尾,总结全文
  1、小猴子一路上遇到这么多的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呢?而是怎样?(板书:回家)
   师:是啊,最后连小兔子也跑进树林子不见了,(板书:跑)它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2、再观察小猴子的表情,和前几次有什么变化?这次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3、那么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想想这一路上的经历。来,帮老师理顺理顺。(生答,师画→)
  4、课文理解得真不错!这就是小猴子下山来所经历的一切事情,现在我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手而归了吧?(擦掉“?”)
  七、联系实际
   小猴子之所以会空手而归,终归就是因为小猴子没做完一件事就去做另一件事。那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猴子这样,没做完一件事就去做另一件事的例子呢?(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八、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填空。
  (1)(玉米地里),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2)(    ),桃子结得又大又( )。
  (3)(    ),西瓜结得又大又( )。
  2、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用线连起来。
  九、拓展作业
   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妈妈也对它进行了教育。过了几天,它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这一次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说)“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2020-03-28]  摘自《马希芳名师网络工作室》网站
 
     
上一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三
下一篇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