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四 | ||
---|---|---|
作者:杨兴艳 |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又( )又( )说词组。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收获。 4、能有表情的、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猴子下山来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 2、理解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懂得做事情要有目的,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综合运用读书指导法,观察法,通过读、演、说、写达到学习与教学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的课文插图画。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出,激趣导入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山了,可是等他回家的时候,他却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想知道吗?就让我们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讲故事之前,老师先来看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怎么样? 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 我很棒: 1、加拼音读字、词。 2、去掉拼音读词语。 小猴子出题:读随机出现的动词,要加上动作哟!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声音大,发音也比以前有了进步,还加上了帅气的动作,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来,为自己鼓鼓掌!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猴子下山来,他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呢?做了什么事情呢?自己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小猴子走过的地方和做的事情。 2、生默读课文 3、小猴子下山来都走过了那些地方呢?(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最后他是不是满载而归?而是空手(板书:空)为什么呢?(加“?”)他都具体做了什么事呢?我们来看课文。 四、师生协作,研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幅图(出示课件) 1、这是哪儿?(出示第一段课件)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 2、观察这片玉米地,玉米长得怎么样?(出示课件:又大又多)理解“又大又多”(出示课件) 3、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样?(非常高兴)高兴起来,怎么做的?(课件:掰、扛) 4、为什么要“扛”着? 5、谁来演示一下“掰、扛”的动作? 6、这段告诉我们小猴子下山来的第一站是在玉米地里做什么?(板书:掰玉米) 7、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多么高兴啊!你能把小猴子高兴的心情以及掰玉米、扛玉米的神情读出来吗?加上动作哟! 师:读得真不错!你感受到小猴子高兴的心情了吗? (二)自主学习2-4自然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又到了哪儿呢?做了什么事呢?后面几部分,我们自主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分组学习。(出示课件) 2、分组讨论 3、小组内交流、展示 A、交流第二段 (1)你们喜欢哪一段?(出示课件) (2)小猴子走到哪儿?他看见什么?非常高兴,就怎么样做的?(板书:扔) (3)理解“又大又红”、演示“扔玉米”“摘桃子”的动作。 (4)这段告诉我们小猴子从玉米地来到了桃树下,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就迫不及待地去摘桃子。(板书:摘桃子) (5)你能把小猴子高兴和急切摘桃子的心情读出来吗? B、交流第三段 (1)你们喜欢哪一段?(出示课件) (2)小猴子走到哪儿?他看见什么?非常高兴,就怎样做的? (3)理解“又大又圆”、演示“捧着、扔、摘西瓜”的动作 (4)这次,小猴子又从桃树上下来,捧着桃子来到了西瓜地里,在瓜地里做什么?(板书:摘西瓜) C、交流第四段 (1)你们喜欢那一段?(出示课件) (2)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时,他看见了什么?非常高兴,就怎样做的? (3)小猴子的*病又犯了,最后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板书:追小兔) (4)生演示小猴子追小兔的情景。 (5)你能再把小猴子扔西瓜追小兔的高兴心情读一读吗? 五、巧用示范,积累运用 1、这一路走来,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些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张贴:又大又多)其它的呢?(张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读词语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些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小兔子的“蹦蹦跳跳”你能用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吗? (2)谁还会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又积累了这么多描写东西的词语。我们一定要课下多看书,积累更多的词语,好吗? 六、体会结尾,总结全文 1、小猴子一路上遇到这么多的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呢?而是怎样?(板书:回家) 师:是啊,最后连小兔子也跑进树林子不见了,(板书:跑)它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2、再观察小猴子的表情,和前几次有什么变化?这次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3、那么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想想这一路上的经历。来,帮老师理顺理顺。(生答,师画→) 4、课文理解得真不错!这就是小猴子下山来所经历的一切事情,现在我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手而归了吧?(擦掉“?”) 七、联系实际 小猴子之所以会空手而归,终归就是因为小猴子没做完一件事就去做另一件事。那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猴子这样,没做完一件事就去做另一件事的例子呢?(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八、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填空。 (1)(玉米地里),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2)( ),桃子结得又大又( )。 (3)( ),西瓜结得又大又( )。 2、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用线连起来。 九、拓展作业 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妈妈也对它进行了教育。过了几天,它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这一次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说)“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
||||
![]() |
摘自《马希芳名师网络工作室》网站 | |||
上一篇 |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三 | ||
下一篇 |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