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之三 | ||
---|---|---|
作者:佚名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实际生活中和平面图上的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经历用上、下、前、后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 3、积极主动参与方位的认识过程,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产生用数学的眼光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实际生活中和平面图上的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人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预习:你能说出你的鼻子的下面和嘴巴的上面是什么吗?你的前面和后边是哪位同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汇报交流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的问题。 指名口答订正。 4、观察画面,认识前、后的含义 (1)仔细看图,大桥上面的轿车、卡车和大客车有什么样的关系?谁能说一说。 (2)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评议。 (3)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5、再看图说一说。 三、活动,反馈与检测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完成“做一做”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拍手操 拍手操 我的小手拍拍,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我的小手举起来。 4、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5、完成练习二第1题,填在书上。看图再说一说。 6、起立游戏,完成11页第2题。 7、综合练习:完成11页练习二第3题。注意指向终点的方向是是前。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上、下、前、后 卡车在火车的上面 轿车在卡车的前面 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卡车在轿车的后面 轮船的上面有火车 大客车的前面是卡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的精神,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核活动中真切的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注重了体验和比较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上”“下”“前”“后”相对性的理解。个别同学对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的语言的表达还欠规范,今后多注意训练和引导。 |
||||
![]() |
摘自《关内梅子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之二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