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一册0教学设计  
  《0的认识》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
   
 
  课题:0的认识
  教学内容:P30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0页1、2题
  1、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5、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用具:主题图片和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0”
  1、引出“0”
  (1)帮小朋友起名字引出“0”(板书:0)
  (2)读出“0”,学生试读、带读
  (3)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0的认识)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通过以上过程的展示,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知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零来表示。)
  二、创设情境,探究“0”
  1、猜一猜
   猜数游戏:笔盒里面一支笔也没有,这时候可以用几来表示?
  2、想一想:我们身边、生活里、学习中什么情况也可以用0来表示?
   A.盘子里有3个桃子,小猴子把桃子全吃完了,可以用0来表示。
   B.笔盒里一支笔也没有,也可以用0来表示。
   C.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D.书包里一本书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E.老师的口袋里什么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
  (通过猜一猜、想一想,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深刻感知0的第一种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
  3、议一议
   出示三副图:课本29页猴子吃桃图、青蛙图、尺子图
   每个括号里可以用那个数来表示?每一副图都有一个0,每个0的意思分别是什么?哪个0的意思你是知道的?哪个0的意思你是不知道的?
  A、猴子吃桃图(  )里填0,猴子把桃吃完了,一个也没有了,所以用0表示。
  B、小鸟图的(  )里都填0,小鸟都飞走了,窝里一只也没有,所以用0表示。
  C、青蛙图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用4表示,右边荷叶上有没有青蛙,用0表示。
  D、尺子上也有0,看看尺子的0在哪里?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所以,用尺子量东西时,这个0就表示起点,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再量,就不是表示什么也没有了,以后的学习我们会进一步认识尺子的使用。
  E、小结:0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通过议一议,感知0的第二种含义:0是起点,初步感知数的顺序。)
  4、站一站:和新朋友玩游戏
   站立游戏:小组配合,老师报数,学生站立。
  5、看一看
   你觉得它长得像什么?互相看看同位的脸上、身上有什么东西像0的?我们身边的物体有什么像0的?(例:嘴巴、眼镜、鼻孔、纽扣、脸蛋、脑袋、鸡蛋、字母O、)
  6、写一写:你认为这个0应该怎么写呢?
  A、老师总结书空:“0”字像个小鸡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没有角,没尾巴。
  B、让学生试写,同位互相检查写的过程。
  C.写书30页一行0。
   (通过看一看、写一写,使“0”变得充满情趣)
  7、排一排:给0、1、2、3、4、5排队(每个小组各一套数字卡片,小组合作一起排)说说排的理由。
   (通过排一排,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8、练一练:选择:哪缸鱼可以用0表示?(课本30页第1题)
  六、总结:今天上课高兴吗?对这个新朋友0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七、作业:回去和家里人说说今天我们和谁交了朋友,都学会了什么。
   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机动:1、走迷宫:小白兔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回家的路吗?(小组合作)

  教学反思: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在生活中的应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在讲完0的认识之后,我重点让学生观察0的书写。在0书写示范过程中,0是从上线的中间写起,这样书写学生容易把0写尖,0从右上角开始书写可有效避免学生把0写尖。同时,书写反馈时要展示学生的书写,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自己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2020-08-17]  摘自《关内梅子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有关0减法》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