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平均分》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佚名 |
教学内容:8页—9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里面的内容。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展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称为平均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紧接着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由多次经历的“平均分”的过程,找出平均分的方法,并在头脑中由形象思维而形成抽象思维,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建立表象——动作思维——抽象思维,这是一个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而设置的螺旋式的知识上升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懂得从不同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灵活性。 情感发展目标: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索、情境演示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准备参观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3.说一说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 二、探究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1)6块糖,分成3份,你想怎么分。 学生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展示分配结果。 (2)让学生观察有的每份中的糖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说一说题意并答题。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出示9页的例2 学生用小棒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3)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三的第1、2、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五、布置作业: 1.给家长讲什么是平均分。 2.选做,和家长一起平均分物品。 板书设计: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0页的例3,做一做,练习二5~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学生自己摆小棒分。说一说想法。 2.练习:科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摆小棒帮助思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2页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蜂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2页的第6题。 圈一圈思考。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2页的第8题。 2.选做题:课本18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平均分(二)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
||||
![]() |
摘自《涵涵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平均分》教学设计之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