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除法》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佚名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游戏参与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页的第3题,先摆一摆。 板书设计: 除法 12÷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5,做一做,练习三的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平均分物品 2.除法算式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可以找家长或老师帮忙。 板书设计: 除法 20 ÷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读作:20除以4等于5。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三的8-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熟练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的列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复习题 出示例4、例5两种例题的题目,学生分析练习,复习除法的意义、读写法。 二、做课本习题 1.第8题 先让学生说图意,一定要多说。 2.9、10题 这两道题比较简单,学生独立完成,同位检查。 3.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三、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四、布置作业 1.课本17页的11题。 2.选做题 和家长一起练习互相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问题。 |
||||
![]() |
摘自《涵涵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除法》教学设计之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