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佚名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1,练习四的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第4课时《用2-6乘法口诀求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列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口诀,过了一个寒假不知大家忘了没有?老师来考考大家,好吗?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了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二、合作探究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课件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先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 (2)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三、做一做 学生做完说想法。 四、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请学生谈收获。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五、布置作业: 课本20页的第3题。 板书设计: 除法计算 12÷4=3 想:4和( )相乘得12。 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2,做一做,练习五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练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算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体会乘除法算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体会乘除法算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乘法口诀复习题。 二、创设情境 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了。 大家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提数学问题。 第(1)个问题:每行栽4棵,6行栽多少棵? 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4×6=24(棵)。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2.探讨方法。 (1)引导: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的把加法变成减法的做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3.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除法算式。 (1)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2)请学生说一说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因数。 四、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练习四的第6、7题。 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五、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6=24(棵) 24÷4=6(行) 24÷6=4(棵) |
||||
![]() |
摘自《涵涵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之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