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八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佚名
   
 
  设计说明
  学生在前七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小学阶段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教学,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注重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表达加、减法的意义,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体设计如下:
  1.多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以教材创设的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到达拉萨的路线图为背景,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从不同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在感知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2.借助线段图,突出几何直观教学。
  “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它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因此,我将情境中的路线图抽象成线段图,在线段图中标明已知条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几何直观的能力,又直观形象地表达了加、减法的意义。
  3.对比观察,总结提升。
  “推理、抽象、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的三大核心数学思想。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加、减法算式,进行对比,最终抽象、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并发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更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直尺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我国的铁路路线图(课件出示铁路路线图),你们知道被称为“通往拉萨的天路”指的是哪一条铁路线吗?(青藏铁路)
  2.标注数据并提出问题。(课件重点显示青藏铁路线,突出从西宁经格尔木到达拉萨这一段铁路线,并标注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师: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
   生1:我获取的数学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我提出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知道总长和其中一部分的铁路长就可以求出剩下一部分的铁路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铁路路线图,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增进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比观察,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指名读题,理解题意。(根据学生理解的题意,教师在黑板上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②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814+1142=1956(km)。
  ③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814表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1142表示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表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
  ④思考: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呢?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预设
   生1:加法的意义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生2:加法的意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3)指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例1(2)、(3)。
   你们能根据算式814+1142=1956中的三个数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预设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指名列式解答。
   1956-814=1142(km) 1956-1142=814(km)
  (3)对比观察: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预设
   生1:第(2)、(3)题都是已知铁路线的总长和其中一部分的长度,求另一部分的长度。
   生2: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5)明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得数叫做差,另一个加数叫做减数)
  (6)观察第(1)、(2)、(3)题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根据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观察比较三个算式,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发现新知识,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应用反馈
  1.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2.(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2)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4页2、3、5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加数+1142,加数=1956,和1956,被减数-814,减数=1142,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020-04-14]  摘自《天添资源网》网站
 
     
上一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之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