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二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佚名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的积木,在每个小组的资料袋里,请你们在袋子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谁能给大家说说看,你们还认识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生自由回答)这些都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立体图形,其实啊,在立体图形中,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他们的每一个面,都代表着一种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的积木,选择一个面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回答,平平的)。你能想办法,把你摸的面搬到这张白纸上吗?(生,交流方法)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
  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五、课堂作业P35
  课后反思:
  这是开学的第一课,所以,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女儿常玩的积木当中,找到了课上用到的各种图形,因此,开头设计了猜谜的活动,引出积木来,由此顺利的进入到课堂,整节课,孩子们乐于动手,在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找一找的过程当中,完成了对5种基本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动手能力很强,也很善于细心观察,整堂课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第二课时 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课后记:爱动手操作,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透过孩子的兴趣,设计整节课,用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孩子们充分的发挥想象,细心的观察,在图形当中,找到了奥秘和乐趣。

      第三课时 练习课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课件出示:七巧板
   学生观察。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七巧板)
   那么你们又有谁知道它的由来呢?(生可以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七巧板的由来)(意图:加强孩子们的知识拓展,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兴趣)
   别小看了这小小的七巧板,只要你动脑子好好地利用它,可以出现好多漂亮的图案呢。(课件出示:七巧板拼图展示)
   学生动手拼图。
   全班展示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记:七巧板,一个非常耳熟能详的名字,对孩子来说也充满了诱惑力,在前2节课的基础上,这节课,孩子们动手操作,拼拼自己喜欢的图案,可谓是兴趣大发。许多孩子纷纷想出了不错的创意,课后的作业也让人耳目一新,啧啧称叹。
 
 
  [2021-01-29]  摘自《夏日晴空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  《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之一